十五运广州赛区交通运输服务中心成立!多类服务车型亮相
5月23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交通运输服务中心成立大会暨交通运输服务保障项目签约仪式在广州市交通运输局举行,标志着赛事交通保障工作从“分散筹备”迈向“集中作战”,进入专业化、系统化运作阶段,各项交通保障工作加快落地,为赛事提供安全、便捷、智能的交通服务体系。

现场,将投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交通服务保障的轿车、商务车、中巴、大巴及无障碍车辆等多种车型亮相,车辆在涂装、无障碍设施方面进行了改造,以满足赛事期间的多样化出行需求,全力做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交通运输保障。

服务13类人群出行,规划213条交通保障线路
办赛事就是办城市,承办大型比赛对城市交通既是一场考验,也是一场检验。
今年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的交通服务保障对象包括参赛运动队、志愿者、观赛观众等13类人群。
由于本届赛会未设集中的运动员村,运动员采用了“分散居住、赛时集中”的方式,赛时的交通保障将涉及23家正选酒店、30个比赛场馆,分布在广州各个区,这也为赛事相关通道选定、接待车辆调度、路域环境整治等交通保障工作带来较大压力。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交通运输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郑灿涛介绍,市执委会决定成立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交通运输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要着眼将分散在各单位的道路保障、交通服务和交通安保(保畅)等职能进行整合,以专业化团队承接落实交通保障任务,实现对广州赛区交通保障工作的统一指挥调度,做好赛时交通保畅、车辆调度组织、交通设施保障、路域环境整治、公共交通服务、信息化保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为赛事提供优质的交通运输服务。
中心成立后,一方面将针对“一场三站”、接待酒店、比赛场馆、媒体中心等保障点位,按照“一主一备”原则完成赛事保障“大流线”规划,即各点位之间的交通路线的规划保畅,确保抵离站点、酒店和涉赛场馆等关键场所之间交通便捷通达,累计涉及线路213条,约1300公里。同时编制“一场三站”、30个场馆、23个酒店交通组织流线方案及图册,确保重点涉赛场所交通保障“小流线”安全顺畅。
另一方面,交通调度上,中心联合市、区各部门组建“市级交通中心—区属现场调度点”的扁平化快速调度网络,对赛事保障车辆进行一体化调度。结合赛事侧各类人员出行特点,加紧研究赛事交通服务保障政策,明确参赛运动队、工作人员等13类群体保障服务的内容和标准,设定6种服务场景,嵌入9种服务模式,确保赛事出行保障到位。
广州交通运输局的“智慧脑”也将运用到赛事调度中,借助现有信息化系统功能,构建智慧车辆运行调度平台,通过智能任务分发、道路状况预警、车辆定位数据共享等方式,实现“车流可视、风险可判、调度可及”,保障赛事交通调度高效可靠。
此外,中心进一步制定预案完善应对措施,按照“预防为主、分级响应、先期处置”的原则,立足现有应急防控体系,编制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交通保障应急预案,全面评估、辨识交通保障各环节存在的风险点,构建突发事件风险库,制定防范措施及应对程序,确保交通保障安全顺畅。
赛事服务车辆“无障碍”改造,日均超250辆车队投入保障
“公交导板,打开导板。”“公交导板,关闭导板。”在工作人员发出指令后,公交车后门的无障碍导板“听从”指令放下、收起。这是广州公交集团为残特奥会赛事服务保障,对车辆进行改造的措施之一,通过声控指令就能控制导板,取代以往人工手动放置、收起的方式。
十五运广州赛区交通运输服务中心成立!多类服务车型亮相
这样的改造车型公交车,将有70辆投入到残特奥会运输服务保障中。除了声控导板,公交车还拆除了原车前门到后门之间的乘客座椅和扶手棍,设置6个轮椅区,配置软靠背、左右侧扶手、三点式安全带、轮椅固定装置等,届时将服务残特奥会赛事运动员在居住地与场馆间的交通往来。
广州公交集团是交通运输服务保障项目的签约方,将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开幕式、火炬传递、演练、抵离、竞赛等场景和运动队、技术官员、新闻媒体、嘉宾等群体提供运输服务。

无障碍小车内部更为宽敞,可上下轮椅。
包括公交车在内,广州公交集团提供轿车、商务车、中巴及大巴(含公交车型)等多元化车型,可在连续二十天以上,每日提供50辆轿车、100辆商务车、100辆大巴(含公交车型)及以上运力投入服务保障,并优先选用新能源与国六排放标准车辆,确保环保车辆占比超90%,实践绿色出行。
在筹措服务车辆之外,广州公交集团还将对赛事场馆及相关的服务站点进行升级改造。“我们会加入十五运会的元素,升级改造无障碍服务设施。”广州公交集团交通站场中心副总经理刘钰娟表示,目前已经完成了广州5个交通枢纽公交总站的翻新与无障碍通道的改造。
采写/视频:南方+记者 郑慧梓

